让新闻报道更“接地气”
栏目:媒体报道 发布时间:2024-11-19
分享到:
  ■■“大局着眼■■,小处入手■■■”。梳理近年来各类新闻奖获奖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作品的选题都紧扣了时代热点,拨动了群众心弦,运用生动的故事书写了时代“问卷”,正确、有效地引导了社会舆论。事实上,国家的每一项大政方针,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新闻记者只要紧跟时代步伐,放高眼界把握报道题材,放低身段讲述百姓故事,使二者有机融合统一■。   首先,抓题材:对接群众关切,寻找最

  ■■◆★“大局着眼★◆■★■,小处入手■■◆★■”。梳理近年来各类新闻奖获奖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作品的选题都紧扣了时代热点,拨动了群众心弦,运用生动的故事书写了时代“问卷”,正确、有效地引导了社会舆论★★◆◆★。事实上,国家的每一项大政方针,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新闻记者只要紧跟时代步伐,放高眼界把握报道题材,放低身段讲述百姓故事,使二者有机融合统一◆◆■。

  首先,抓题材:对接群众关切,寻找最美故事★◆。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福祉■◆★,在基层一线寻找最美故事,讲好精彩故事,才能创作出有深度、有分量的新闻作品。以荣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的《中国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决战》一稿为例,作品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一主题★◆,主创人员历时一年多时间,深入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从山西吕梁山、江西井冈山、贵州乌蒙山等一座座贫瘠的大山故事入手,从挨家挨户动员孩子上学的帮扶干部黄素媛、累倒在扶贫路上的博士县长柴生芳、用生命与贫困赛跑的村党支部书记李和林等一个个鲜活的人讲起,全景式展现了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决战■◆★◆■,主题重大★★★■◆、立意高远,既■■“接天线”■◆◆■、更“接地气”,具有强烈的历史方位感、全局视野和时代特色★◆,体现了国际一流新型世界性通讯社的水准与作风,彰显了与党中央治国理政相适应的新闻品格与新闻力量■■★■★。

  其次,抓采写:对接群众生活■◆★◆◆,挖掘生动故事。“接地气”的报道来自哪里?无数优秀的新闻作品给出了明确且唯一的答案:来自基层生活,来自新闻现场◆■★■。田间地头、百姓炕头■◆★■◆,永远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

  再次■★★◆■◆,抓文风◆■★■◆:对接群众情感,讲好最美故事。习指出,要坚决克服有些宣传报道脱离生活、不接地气■◆、同群众贴得不够紧的问题★■■◆★◆,坚决克服一味迎合市场带来的低俗化现象。新闻的主体都是人。“接地气★◆■”归根结底就是接人气。但凡“接地气”的新闻报道,文风总是那样的贴近生活■★■、朴实自然、情深意切。记者只有对群众充满深情◆■,才可能写出真正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

  可以说,越是深耕于土壤的新闻◆◆,就越有地气,越有传播的生命力■◆。基层一线是产生新闻的沃土,是触摸时代脉搏的第一感觉。恪守“脚板底下出新闻”的理念■★★★■,深入田间地头★◆■■、坐到百姓炕头★◆◆,是走进了新闻采写的富矿。这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责任。

  让新闻报道更好地“接地气”,是习对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是媒体宣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增强新闻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最好方法◆★★■。唯有“接地气”的新闻◆■■★★◆,才能用温度和深度显现新闻的价值,历经信息泡沫的冲刷砥砺却依然直抵人心,彰显主流媒体的中流砥柱作用■◆★◆■。事实上★■★■■,很多记者对◆★“接地气”也有足够的认识★◆◆,只是在操作方法上不得要领◆◆。那么如何才能“接好地气★◆◆■■★”呢?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认识。

  ★◆◆◆■“接地气◆◆★★■”的新闻,必须是与时代合拍、与人民需求合拍的新闻★■◆★◆◆。在网络勃兴、信息海量的今天★★,新闻工作者的精神为谁坚守■★★◆■?一为时代,二为人民。只要是为时代放歌◆★◆★,铁笔也能温暖心灵★■★◆★★;只要是为人民鼓与呼★■◆★◆■,浓墨就能蘸满真情■■■★★。

  俗话说◆★■◆★,新闻七分采,三分写。作为地市级党报的新闻从业人员■◆■◆■,处于基层一线★◆◆◆■,拥有生活体验,具有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天然地理优势。只要时时关注身边的发展变化,感知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就能搜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素材。《◆◆■★★“整合”出的好日子》是一篇荣获第十七届山西新闻奖一等奖的优秀作品。作品从第一个实施支农资金改革的教朋焉村入手,讲述了山西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石楼县整合支农资金★■★,★■■“多条管道入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打破条块部门分割,集中力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故事。为了采写这一报道■◆◆■◆■,记者坐班车、骑摩托◆★◆■,沿着崎岖山路五到教朋焉村,白天下地头找移民户聊天唠嗑,晚上宿农家整理采访笔记★★,饿了啃一口干饼子,渴了喝一瓢凉井水,真切感受到了偏远山村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真切体会到了群众对移民搬迁的期盼和渴望。前后历时半年多时间的采访★■★◆■★,作品刊出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以平视的视角讲故事永远是“接地气”报道的经典叙事风格。纵观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可以发现★■■■,“接地气◆■■”报道中的每位主人公都显得特别的亲切■★◆,作品中洋溢的浓浓情感打动了无数受众。系列报道《寻找“最美女孩■■★★”》中的西安姑娘吴一帆,路遇昏迷老人■★◆■,4分钟内为老人做人工呼吸30多次,“年轻女孩双膝跪地★◆■■★,一边为老人做人工呼吸,一边有节奏地按压老人胸口。不时有污物从老人口中流出◆★■,其他市民急忙掏出纸巾为老人擦拭。◆◆★◆■■”“女孩看起来有20多岁★◆■◆★◆,戴一副黑框眼镜◆■◆■,上穿牛仔外套、下穿黑色裤子、脚穿白色休闲鞋。女孩很投入◆■★■◆★,一举一动显得很专业■★,俯身做人工呼吸时一头长发不时散开下来,旁边另一女孩上前帮忙用手挽起。”一段朴实无华的文字,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治,使得一个“最美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为受众营造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现场感■★,传递出满满的社会正能量。